CES 2019即将开幕,在各大自动驾驶企业集中秀肌肉的前夕,CCTV-2 经济半小时《年终经济问号:无人驾驶还远吗?》节目,走访中国各大自动驾驶领先企业,向公众刻画了这个革命性产业的最真实面貌。
节目组先后探访百度、长安、长城等产业代表,在顶级自动驾驶全栈方案商和领先车企调研采访后,快速锁定自动驾驶量产的咽喉——激光雷达(LiDAR),并来到RoboSense(速腾聚创)。
探访调研中,节目组向大众展示中国激光雷达企业是如何开始撬动全球市场,并在前沿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报道中还提前揭秘了RoboSense在CES上的展品:全新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
CCTV-2探访RoboSense(速腾聚创),揭秘RS-LiDAR-M1
全新光机系统的设计,令RS-LiDAR-M1水平视场角相比前代产品M1Pre提升近100%,达到惊人的120°。通过采取不同的安装方式,可满足L3-L5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使用5个RS-LiDAR-M1 合理分布,即可实现汽车无盲区360°感知覆盖,并在汽车前方获得双LiDAR感知冗余,满足L5级别自动驾驶需求。以目标量产成本200美元计算,5颗RS-LiDAR-M1硬件成本只要市场上最高线束的机械式LiDAR的1/100,更加符合自动驾驶量产车对LiDAR的成本要求。
RS-LiDAR-M1 视场角提升至120°
905nm与1550nm光源的激光器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成本与性能的博弈,背后更是隐藏着紧迫的智能汽车量产时间表。RS-LiDAR-M1选择了低成本的905nm激光器。相对高昂价格的1550nm激光器,905nm激光器产业链成熟、供货充足、成本低,面对即将来临的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905nm激光器成为推动固态激光雷达快速通过车规级进入大规模量产的首选方案。
如果在固态激光雷达系统上继续使用905nm激光器,做到200米的探测距离,并确保高质量的点云效果,在工程技术上将面临世界级的难题。在RoboSense看来,这样的难题,正是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经过我们研发团队两年多的技术攻关,借助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方案,终于让RS-LiDAR-M1在905nm激光器基础上突破探测距离达极限,实现200米探测距离。
RS-LiDAR-M1 以低成本的905nm光源达到200米探测距离